九月份我市气温较八月略有下降,但仍以晴热、高温天气为主,炎热季节食品的保存期限较短,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可导致腹痛、腹泻等肠道疾病和食源性疾病。
我中心建议市民朋友们应注意防范食源性疾病及肠道传染病的侵犯。炎热的夏季在高温环境下劳作较久易引发中暑,为降温防暑而长期呆在空调房易引起空调病,因此,合理地劳作与防暑降温尤为重要。
高温季节,犬猫等动物易烦躁,且人们穿着单薄,动物致伤事件更容易发生,广大市民朋友需注意与犬猫等动物的安全接触,提高狂犬病的防范意识。
此外,九月幼托机构及小学开学后,幼儿间接触机会增多,手足口病的发病可能出现小高峰,广大家长需予以重视。
肠道传染病关注度:★★★★☆1
肠道传染病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,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。其病原体大多随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排出,如果不经处理,可以污染周围环境,通过水、食物、手、苍蝇、蟑螂等媒介经口感染。感染性腹泻、菌痢等是我市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。
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,呕吐、腹痛、腹 泻、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,有些伴有发热、头痛、肢体疼痛、全身中毒症状。
建议:注意饮水饮食卫生,不喝生水,不吃变质食物,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、水产品。食物要新鲜,要煮熟煮透,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在食用前要彻底加热。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,对吃剩的饭菜宜及时煮沸,等杀灭细菌后再低温保存(如放入冰箱,时间不可过长),消灭苍蝇。食具要彻底消毒,炊事用具容器必须生熟分开,防止交叉污染。讲究个人卫生,饭前便后要洗手。当发生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,要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
食源性疾病关注度:★★★☆☆2
随着气温不断上升以及端午假日的来临,广大市民朋友外出旅游及聚餐增多,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。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。
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可伴有发热,严重者可出现脱水。该病具有发病突然、家庭呈多例感染、学校、幼托等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。
建议:
(1)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。加强食品卫生管理,主要个人卫生;不吃病死禽、畜肉和腐败变质的食物;炊事用具容器必须生熟分开。
(2)控制细菌繁殖。合理存储食物,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。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(最好在5℃以下),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。
(3)杀灭病原菌和灭活毒素。加工食物应烧熟煮透,汤、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℃。
中暑和空调病关注度:★★★☆☆3
中暑主要表现为发热、乏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胸闷、烦躁不安、血压下降等,严重病例可有头痛剧烈、昏厥、昏迷、痉挛。夏季天气炎热,易引发中暑。
建议:市民朋友们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尽量不要在强烈的日光下过多活动;此外,可加强开窗通风、戴遮阳帽、饮用含盐清凉饮料等方法预防中暑。一旦发现有中暑症状,则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处并及时就医。
夏季长时间停留在空调环境中,易因空气不流通、环境得不到改善,而出现鼻塞、头昏、打喷嚏、耳鸣、乏力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,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,如皮肤发紧发干、易过敏、皮肤变差,这一类现象叫做空调病。
建议:市民在使用空调时须注意通风换气,定期清扫空调,室内室外自然温度不宜超过5度,不宜将空调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,同时应注意户外活动,多喝开水,加速体内新陈代谢。
狂犬病关注度:★★★★☆4
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,主要经带毒的狗、猫等咬伤或抓伤机体而使人感染发病。人得了狂犬病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恐水、畏光、吞咽困难、狂躁等,最后死于呼吸、循环和全身衰竭。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预防,但无特异的有效治疗,一旦发病,病死率达100%。随着气温升高,闷热的天气比较容易使犬类动物烦躁、冲动,即使平时温顺的宠物偶尔也会大发脾气,甚至出现攻击行为,再加上人们穿着单薄,动物致伤事件更容易发生,由此带来的狂犬病风险也比其他季节更高。
需提醒广大市民的是,狂犬病可防不可治。市民朋友们需注意不要与流浪猫狗近距离接触。人与宠物犬都要避免被流浪犬、猫或野生动物咬伤。不要接触、收养来历不明的流浪犬、猫等动物。
家长应教育并照管好儿童,不要因好奇而激惹、接触危险动物,如被咬伤或抓伤一定要及时报告家长。家中饲养的宠物猫狗需接种疫苗,同时注意千万不要与宠物过分亲近,特别是宠物吃食时,不要去逗它。宠物烦躁不安、恐惧时,尽量不要用手去抚慰它。猫、狗在生理期和怀孕期间也很容易伤人,要尽量与其保持距离。
建议:一旦被猫狗咬伤或抓伤后,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,伤口大而深者,冲洗后用2-3%碘酒或75%酒精消毒。除伤及大血管外,切忌包扎伤口。应尽快前往正规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,咬伤严重者需同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。
手足口病关注度:★★★☆☆5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,5岁及以下儿童多发。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。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、急性弛缓性麻痹、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,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,可导致死亡。
肠道病毒传染性强,隐性感染比例大,可通过胃肠道、呼吸道及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,传播速度快,控制难度大,容易在幼托机构等场所出现暴发。做好儿童个人、家庭和幼托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。
建议:家中有幼儿的家庭应做到“常通风、洗净手、晒衣被、吃熟食、喝开水”,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。幼托机构应规范开展晨检,并定期对玩具、儿童个人卫生用具(水杯、毛巾等)、餐具等物品以及活动室、寝室、教室、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桌面等场所及物品表面进行消毒。如儿童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,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,确诊后居家治疗,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上学,防止传染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