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高度传染性,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常见临床表现是高热、头痛、乏力、肌肉酸痛等,有时呼吸道症状轻微。它是一个古老的、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它的传播和流行。20世纪,流行性感冒发生三次世界性大流行,分别是1918-1919年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;1957-1958年: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;1968-1969年 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。流感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,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
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,普通感冒常见的病原体是鼻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冠状病毒、腺病毒、副流感病毒等,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轻微,而以流涕、咽痛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常见。而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,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,呈形性,直径80~120nm,核酸为单股RNA 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向内分为三层外层:两种表面抗原,中层:基质蛋白(M),内层:核衣壳,由病毒基因组和核糖蛋白(NP)组成,如图
HA-血凝素抗原-黏附(唾液酸受体)-侵入人体 NA -神经氨酸酶 -(水解特异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精氨酸酶),病毒出胞,再感染其他细胞。
流感病毒分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,甲型(A型)流感最常见,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,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。乙型流感病毒可分为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,变异缓慢,主要感染人类,季节性流行,冬春季多见。丙型流感病毒很少变异,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。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牛。流感病毒有较强的变异性,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,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发生HA和NA的变异,表现为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。抗原漂移是编码表面抗原(HA、NA)基因点突变累积导致抗原位点的改变,属量变,变异幅度小,结果往往引起流感局部的中、小型的流行,抗原转换是由于基因组重排导致新的亚型出现,属质变,变异幅度大,如H1N1转换成H2N2,H2N2转换成H3N2等,转换的结果常引起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。
流感病毒对热敏感,100 ℃2分钟可灭活。 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,不耐酸,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无效。
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:流感病毒经呼吸道吸入后,侵犯纤毛柱状上皮细胞,并在此复制,引起上呼吸道症状,并在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后排除较多量的病毒,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引起传播流行。
流行性感冒的病理特征: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宿主细胞变性、坏死乃至脱落,造成粘膜充血、水肿和分泌物增加,从而产生鼻塞、流涕、咽喉疼痛、干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,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。
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: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。发病后1~7天有传染性,病初2~3天传染性最强。猪、牛、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。
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:空气飞沫传播为主,其次是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、食具、毛巾等间接传播,密切接触也是传播流感的途径之一。
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。三型流感之间、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,可反复发病。
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:
典型流感:最常见,以发热、全身中毒症状为主。高热39~40℃,持续4-7天;伴畏寒或寒战、头痛、关节痛、肌痛、全身不适及纳差等。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体温高低有关。患者面颊潮红、眼结膜轻度充血、咽部充血,肺部听诊多为正常。退热后全身症状逐渐好转,但病后感软弱倦怠,往往2周后才能完全康复。
轻型流感:症状轻,发热不高,病程2~3天。类似普通感冒而易被忽视,呼吸道症状并不显著,可自愈。
肺炎型:可由单纯型转为肺炎型,或直接表现为肺炎型,系因流感病毒感染自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。病程长达3~4周。病死率高>50%。容易发生于有潜在的肺部及心脏疾病患者、孕妇、婴幼儿及老年人、或免疫缺陷者。患者高热持续不退,迅速出现呼吸困难、发绀、剧咳、有少量泡沫痰或泡沫黏液痰、或痰中带血。胸片见肺部双侧呈散在性絮状阴影,由肺门向四周扩散。
其他类型流感:中毒性流感,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。表现为高热不退,血压下降,谵妄、惊厥、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。
胃肠炎型流感:少见,以腹泻、腹痛、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。
流感的并发症:呼吸系统,细菌性气管炎、细菌性支气管炎、肺炎 。Reye综合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、神经系统并发症,发病年龄为12~16岁,退热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继之嗜睡、昏迷、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,肝大,无黄疸,脑脊液检查正常。可能与服用阿斯匹林有关。其它:中毒性休克、中毒性心肌炎。
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:妊娠期妇女;伴有慢性基础病者;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;心血管系统疾病(高血压除外)、肾病、肝病、血液系统疾病、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、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、免疫功能抑制(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)、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;肥胖者(体重指数≥40危险度高,体重指数在30-39可能是高危因素)、年龄<5岁的儿童(年龄<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)、年龄≥65岁的老年人。
流行性感冒的辅助检查。血象: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,淋巴细胞增高,若合并细菌感染,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;病毒分离:可从鼻咽部、气管分泌物中直接分离流感病毒。 血清抗体检测:患者早期(发病头3天内)和恢复期(2~4周后)双份血清检查,抗体效价呈四倍增高为阳性;快速诊断:取患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包涵体,免疫荧光检测抗原为阳性。
流感的诊断:结合流行病学史、流感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以诊断。
流感的治疗 :卧床休息、给与高热量,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,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退热:物理降温为主,药物降温为辅。儿童避免用阿司匹林,易诱发雷耶综合征。抗病毒:奥斯他韦、 扎那米韦、帕拉米韦等,中医中药辨证施治。
流感的预防:管理传染源: 早发现,早报告,早隔离,早治疗 ,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。切断传播途径:流行期间,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,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,注意通风,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。加强院感控制措施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,医护人员戴口罩、洗手、防交叉感染标准预防、双向防护、医用垃圾管理。 疫苗预防:灭活疫苗:效果较好,接种对象为老人、儿童、严重慢性病患者、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;接种时间为每年10-11月中旬,每年接种1次,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。下列情况禁用:对鸡蛋过敏者;急性传染病患者,精神病患者,妊娠早期,6个月以下婴儿;减毒活疫苗:采用喷鼻法接种。
个人预防: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:睡眠、锻炼、减压、营养、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病人、注意个人卫生:洗手,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、要用纸 巾遮住口鼻,然后丢进垃圾桶 、少去公共场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