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通知公告 >> 正文

夏秋季节,谨防蜱虫叮咬

编辑:陶琴 预审:陶琴 终审:陶琴发表时间:2020-06-15 来源: [浏览次数]:

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蜱虫病的一种,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,可通过蜱虫叮咬、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传播。该病起病急,发高热,伴有呕吐、恶心,部分病例有头痛、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,少数病例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,可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。每年的4-10月份为该病的流行季节,人群普遍易感,在丘陵、山地、森林等地活动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,需要特别注意。

预防措施:

1.注意家居环境中蜱虫的清理和杀灭工作。

2.远离野草灌木,尽量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。

3.注意个人防护,穿光滑的浅色长裤长衫,戴帽子,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。

4.户外活动后检查身上、衣服上是否有蜱虫,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、耳后、腋窝、腰部、腹股沟、大腿内侧及腿窝等。

5.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防叮咬,衣服或帐篷等露营装备用含避蚊胺的驱避剂浸泡或喷洒。

被蜱虫叮咬后该如何处理?

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,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,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,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,或用烟头、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,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,避免生拉硬拽,防止拽伤皮肤或者把蜱虫头部留在皮肤里。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,如有蜱虫叮咬史、野外活动史者,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,接触过病人血液、体液、血性分泌物、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,均要医学观察14天,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,应及时就诊,并告知医生相关的流行病学史。

被蜱虫叮咬后如何早期发现

野外活动者或被蜱虫叮咬者,应保持警惕,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,应当及早就医,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,进行血常规及相关检查。